藏学理论研究动态
关于对口援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西藏研究2016年第1期)
作者:张营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通过对《对口援藏》政策的回顾和实地调研,作者认为《对口援藏》在干部、项目、科级、人才四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然而仍然存在农牧民参与度和受益度低,援藏干部对当地不够适应,科技援藏与基层脱节,人力资本匮乏,援藏项目的“水土不服”等问题。作者建议建立援藏项目、资金、技术向农牧区、农牧民倾斜的机制和体制,广泛吸纳农牧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援藏干部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加大对西藏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素质,加强《对口援藏》的法制化建设。
对西藏强基惠民驻村工作经验总结的几点思考(西藏研究2016年第3期)
作者: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文章首先论述了“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出台的背景,它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战略思想的有力抓手和具体措施。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作者的见解。
一、历史考察:强基惠民活动是西藏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二、理论思考:论述强基惠民活动是中央治藏方略的之根本,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对策建议:形成强基惠民长效机制,完善西藏治理体系,提出8个对策建议。
1、转变四个方面的观念。
由“着重经济建设硬实力发展”向“着重以民心建设软实力发展为主兼顾经济发展”转变;由“着重面向村( 居) 基层”向“面向包括寺庙、下岗职工在内的所有基层和弱势群体”转变;由“三年驻村,二年巩固”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转变;由“注重活动自上而下的强基惠民”向“注重自上而下的强基惠民与自下而上参与、监督相结合”转变。
2,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即强基惠民与“依法治藏”、与“长期建藏”、与坚持人民主体、与市场、与发展经济第一要务、与维稳第一责任的关系。
3,努力形成一种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工作的文化现象。
4,坚持自主创新和整合四面八方资源相结合。
5,把教育列为强基惠民活动的重点任务来抓。
6,在强基惠民活动中,逐步建立健全西藏地方治理体系。
7,在强基惠民活动中,逐渐提高西藏地方治理能力。
8,利用好两年巩固年,完善具体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
9,努力建成保障强基惠民活动的制度群。
藏学经济研究动态
固定劳动索洛模型与西藏经济“新常态”( 西藏研究2016年第1期)
文章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索洛模型,它揭示了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基本关系,其具有三点启示: 第一,可以从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三要素考察经济增长。第二,如果全要素生产率不变,那么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持续增长将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三,在资本和劳动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现实经济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提速的关键。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的西藏劳动供给的特殊性,经济生产函数呈现主要由资本拉动的典型特征。"新常态"的本质是经济供给要素条件的根本性变化,考察西藏有关投资指标的发展趋势,目前尚未进入经济学意义上的"新常态",这意味着数量型投资政策仍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西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注重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避免出现结构性扭曲,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先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确保经济在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西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西藏研究2016年03期)
作者:杨亚波,连成国; 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常态的有效途径。西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特殊性, 其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优势产业、人才支撑和制度建设的欠账使得“降成本、补短板”成为西藏改革的迫切任务。具体而言,西藏应从十个方面加快推进改革:( 一) 加速交通跨越式发展步伐,( 二) 努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三) 加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四) 加大特色优质优势农产品供给,( 五) 积极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六) 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七) 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八) 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步伐,( 九) 加快发展“互联网 + ”,( 十)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本文基于《西藏研究》2016年第1期和第3期所刊文章撰写,特此感谢?具体内容请参阅对应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