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1期摘编:民族研究
作者:周学文 日期:2017-05-22 浏览次数:650

本期摘编在民族研究方面选编了三篇论文:《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法治保障探讨》(彭振,宋才发)、《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综述》(龙 群,崔希涛)、《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岳永杰,苏博源)。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法治保障探讨》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变革城镇的具体发展模式,如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等,达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有序地促进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分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两种。在过去的实践中,“自上而下”模式表现出很多弊端,如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建设用地处于无序、粗放、低效的状态;“农民市民化”整体滞后于国家要求;人文历史、民俗遗产、生态环境缺乏基本保护,城镇呈现出千城一面、无个性无特色的状况等等。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必须确立农民群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文章认为,就近城镇化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政策规定,易地扶贫搬迁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制度安排,命名挂牌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制度保障,政府善治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管理的本质要求,绿色司法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治理的法制保证。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综述》一文主要对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方面进行整体性的概括与呈现。分三个部分:

一、社会稳定的内涵及特征:社会稳定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一般认为,社会稳定包括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形势稳定、思想情绪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定等方面。社会稳定的特征包括:整体性(非零散的),相对性(非绝对的),动态性(非静态的),时代性(与时代同步,非一成不变)。二、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三股势力”、经济民生因素、民族宗教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外部(国际)因素。这些因素大多交织在一起,不可过分强调某个单一因素。三、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对策:针对不同因素,采取多头并举的方法,包括:严打“三股势力”、加快解决经济民生问题、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视法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提出,新媒体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没有时空限制、传播渠道丰富、表现形式活泼生动等特点。新媒体的普及对民族高校的危机管控提出了新挑战。文章分三大部分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分类、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民族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

涉政治类突发事件和因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而导致的突发事件,不同的事件类型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新媒体技术对民族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影响

新媒体突发事件传播速度快和传播的隐蔽性,要求发现和应对的速度也要快捷。传播过程中事件的真假很难确定,要求民族高校处理突发事件要更加透明。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的影响面更大、更持久,要求民族高校处理突发事件要更加全面、公正、有法可依。

三、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院校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完善危机管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干预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文章来源:周学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