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全国性学术团体负责人培训班圆满结束
作者:孙懿 日期:2017-09-21 浏览次数:146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增强社团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规范社团管理工作,探索社团管理工作规律,提高社团内部治理能力,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社团团结、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新学术研究、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干部统一培训计划,科研局于9月13—15日在密云举办我院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社团负责人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是在我们院庆祝建院4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举办有着特殊意义。也是我院科研工作计划中的一件大事。出席培训班的有,院领导,驻院纪检组领导,科研局负责社团工作及相关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领导及院主管的全国性社团负责人约140人。

开幕式上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学术团体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我院非常重要的学生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学术团体在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功能。目前,我院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共有112个,其中学会62个,研究会39个,促进会4个,联合会2个,书院1个,基金会1个,协会2个,规划院1个,其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许多学术团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回望这些年不平凡的历史,李培林副院长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我院学术团体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步、赢得辉煌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的贡献。第一,学术社团积极拓展了学术资源,搭建了广阔的学术平台;第二,学术社团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第三,积极强化自身组织建设和管理,内部治理能力日益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李培林副院长也谈到了我院学术团体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跟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比,人文科学类的学术社团自身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其次,个别社团的内部管理仍存在“软、散、弱”的状况,以致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不少疏漏;再次,部分社团挂靠单位的监管责任落实仍不到位。最后,李培林副院长就如何加强与改进社团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明确和强化党组织的领导职能;第二,规范社团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第三,结合创新工程升级版,强化挂靠单位管理职责;第四,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实现社团工作新发展。

培训班上,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副组长公茂虹做了“学术团体中的纪律建设”的报告,他从三个方面重点强调了学术团体的党建工作,第一,为什么加强党对学术团体的领导;第二,学术团体纪律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风险点;第三,加强学术社团纪律建设的几点建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赵泳到会讲话,高度评价了社科院所属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为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现起着引领性作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同志就完善社会团体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同时结合登记、年检、评估等具体工作做了交流发言。科研局社团处负责人就本院社团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也做了详细的汇报。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等五位社团代表做了大会发言,介绍了社团基本情况及工作经验,与会代表就上述领导的发言进行了分组讨论,畅所欲言讨论热烈,认为本次培训为不同社团间展开工作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我院学术团体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提升作用,同时对社团工作提出了的建议和意见,科研局王子豪副局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进行了总结,圆满完成了本次培训的全部内容。

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副组长公茂虹作报告

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副组长公茂虹作报告

 

社团培训会现场

社团培训会现场

 

 

 

 

文章来源:孙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