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学风 促进民族研究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02-05-28 浏览次数:1500
    2002年5月28日下午,民族所举办青年科研人员座谈会,特邀请所长郝时远研究员、历史室主任罗贤佑研究员做专题演讲。
  郝时远说:学风是关乎学术研究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应引起所有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而青年学者则代表着学术界的未来。青年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基础较好、素质较高,大多能运用现代化科研手段,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容易受浮躁世风的影响和学术失范的冲击。要想取得成就,就要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自觉与急功近利、贪图安逸等不良风气进行斗争。同时,要有开阔的胸怀和视野,要打破学科壁垒、室际壁垒,发挥我所多学科综合优势,把民族研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罗贤佑研究员曾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翁独健先生,素以治学严谨而为学界所称道。他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重点谈了作为学者应如何读书为文。他说:我国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学界一向推崇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学者提倡博览群书,不耻下问,学术大家多是淹贯今古、兼通中西之辈;同时又强调学有专攻,精益求精,著名学者必是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颇多建树之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加强知识积累。为文既要严谨平实,又要文笔流畅。正如孔子所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做到二者之结合确实不易,而正因其不易,才需要我辈勉力为之。他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学术大家之成就及典故、逸事,使闻者耳目一新。
民族所党委青年委员扎洛在会上介绍了院青年中心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并对青年学者申报"青年中心课题"的程序进行了说明。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对所内科研管理工作和如何促进青年学者尽快成长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所领导表示将尽可能予以采纳,并尽快落实。
  座谈会由所党委书记揣振宇同志主持,他表示,今后将在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者的支持,为其尽快成材创造条件。
  各处室主任和青年研究人员约60人出席了会议。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