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献策 积极参与我院的创新体制建设
作者:郭军宁 日期:2005-06-09 浏览次数:1123
    6月5日上午,民族所召开全所大会,党委书记揣振宇传达了党中央领导听取我院工作汇报后的指示和我院领导的讲话以及我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报告等文件。会后,全所职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普遍感到心情振奋,很受鼓舞。聂鸿音研究员说,作为一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工作多年的学者,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中央对我院的工作成绩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充分肯定是空前的,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哲学和社会科学和对我院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这对于我院和我所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江桥博士说,中央领导对哲学社会科学和我院的高度重视,为科学研究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会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的报国热情,将极大地鼓舞青年科研人员用青春、激情、智慧和才华,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不少科研人员还具体深入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朝克研究员认为这次传达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十分重要。第一,科学地论证了社科院成立以来走过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院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文明、先进、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在此方面,中央领导给予了很好的客观实在的评价。这充分证明在过去的科研实践当中,我们的前辈确实做出了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第二,系统阐述了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体系的紧迫性、使命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这些从事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学者,应当更多地关注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更加关注那些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以及与他们的语言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的民族心理、民族态度和民族意识等问题,帮助这些民族在保护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尽快用全新的观念自然地融入到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第三,中央领导明确指出要下决心解决我院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应当对党和人民,对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写出精品力作。这样才对得起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对得起祖国和人民,才能算得上是社科院的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
    全所职工认真讨论了院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认为院领导提出的建设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符合我们党一贯的方针政策和我院实际情况,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他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应当雷厉风行尽快地落实。必须克服过去存在的不紧不慢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要高标准严格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同时,也有不少职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1、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幅度地提高全院职工的生活待遇。认为我院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北京市的干部以及北京市社科院的科研人员相比,差距太大。比如博士研究生,每月工资才1000多元,还不如普通工人,实在是太低了。他们认为我院的工资水平至少要和北京市同类同级的职工和科研人员相当。他们说,不解决这个问题,我院的科研水平难以提高。2、用课题制补贴收入的办法不妥当。因为课题存在苦乐不均的情况,实际上也存在不公平的因素。应当首先普遍提高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用课题经费弥补收入不足的问题。3、不同意建设科研大楼。认为我院已经有科研大楼了,条件并不差,而且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科研人员基本上是在家办公,我院有很多职工的住房不达标,还有很多青年职工没有分到住房。有人建议把建大楼的钱用于建职工宿舍,改善住房条件并解决住房欠账问题。4、人才队伍建设要从改革职称制度做起。认为现有的职称制度不利于从根本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办公室

                                 2005年6月8日
文章来源:郭军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