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强有力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研讨会”综述
作者:周竞红 日期:2014-09-26 浏览次数:1163

会议会场

 会议会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勇副书记做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勇副书记做主旨报告

2014年9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宁夏社科院联合主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研讨会”在银川举行,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社科院、西北师范大学,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博览局、发改委、旅游局、政研室等相关厅局办、宁夏社科院领导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宁夏社科院张进海院长和张少明副院长分阶段主持,宁夏院党组书记刘日巨到会致辞。 

研讨会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与宁夏战略选择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勇副书记、周少青副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段庆林、李保平研究员、宁夏博览局张伟利副局长、陕西省社科院、甘肃社科院、青海社科院、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主旨报告。

报告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精心打造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报告人在分析宁夏地理区位、经济总量等方面局限的基础上,指出宁夏在丝绸之路带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理想目标,即在陆上丝绸之路战略建设过程中,宁夏要成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交往、欧亚大陆桥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不可替代支点。宁夏在民族人口构成、区域文化特色、能源及生态优势方面,为其打造丝绸之路支点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报告人认为可从两方面突破取得实效:(一)充分利用宁夏生态优势和民营企业中回族企业家的智慧和能力,根据宁夏农业基本产业结构特征、中东各国农产品市场广阔和需求,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外向型企业发展。(二)充分利用宁夏阿文人才队伍,推动中阿深入务实合作。

 第二,以内陆开放为视角,利用世界银行提出的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分析框架,从“内陆”入手来寻找克服开放劣势的途径,分析宁夏开放战略选择,认为宁夏需将全方位开放、内陆开放和向西开放的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内陆视角,从解决制约内陆地区的主要因素入手,以问题导向来建设开放宁夏。提出宁夏应该打造四个丝绸之路,即以货物贸易为主,积极探索陆路丝绸之路,开辟新兴市场;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维护传统贸易关系;以服务贸易为主,积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规避内陆开放劣势,培育竞争新优势。宁夏破解内陆地区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劣势路径在于实施“1+3+2”的任务框架,即“1”打造一个外向型产业体系,“3”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核心区、努力缩短经济距离、切实破解市场分割等三大破解之道,“2”是做好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开放式扶贫两大干预措施。

第三,宁夏博览局关于中阿博览会取得的成绩及未来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关系的工作设想。目前,全国共六家国家博览会,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中阿博览会办会也由虚到实,影响由小到大,影响到国家地区和企业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政府、企业、民间交往互动的良好局面。未来工作方向为:1、打造中阿政府合作平台,推动政府间政策沟通,共办共赢,共同参与,通关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探寻各种合作和风险,提升阿拉伯国家与各省合作广度和深度;2、打造中阿博览会商品贸易平台,促成贸易畅通,能源合作、商品认证,技术合作等,即中阿合作升级版——2015版;3、打造中阿投资金融平台,努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货币畅通,提高合作效率。通过平台打造,努力探索和建设中阿金融合作的供应链,支持阿拉伯国家及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来宁夏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开展金融服务和参股宁夏地方金融机构等;4、打造中阿博览会文教旅游平台,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加强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推进多边双边交流及穆斯林国家与宁夏和其他省区交流等。

第四,宁夏建设共有文化的讨论。报告人认为回族文化是宁夏重要的主体性文化,与西夏文化、黄河文化一道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宁夏区域文化,在宁夏这个地理单元,回族文化实际上已在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基础上,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有文化。如何挖掘、利用和展现这一共有文化,使其服务于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进一步促进回汉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是宁夏决策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共有文化建设有利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实现“民心相通”,吸引中东、中亚、北非的穆斯林国家来宁投资、贸易或其他合作;共有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宁夏旅游业发展;共有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回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的地区利益(命运)共同体。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自觉、主动地推动整合了回族文化的宁夏共有文化的建设是宁夏回汉等各民族面临的共同任务。

第五,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要重视观念变革。报告者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五大观念更新:1、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突破特定区域局限性,不受古代丝绸之路客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线路进而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的局限,特别是西各省区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找准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定位,通过积极努力、搭建平台、参与竞争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由政府推动向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转变,更加注重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3、突出经济发展向经济、文化发展并重的理念转变。4、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实现由以我为主的单向型思维方式向树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市场理念转变。5、从中国经验向尊重所在国民情习俗转变。

第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北五省与中亚清真食品开发。报告人对西北五省区清真食品发展现状有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发展清真产业体系基本构架已形成,有良好的基础,而且清真食品因其绿色品质及文化内涵迎合着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将成为西北各省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特色产业。五省区应充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清真饮食文化交流,联合起来,面对中亚文化和贸易壁垒,完善清真食品标准认定工作,形成跨省联合的产业集群。

此外,还有报告人就西北各省区旅游业合作、文化资源挖掘、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文章来源:周竞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