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丝路研究中心承办,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协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和省社科院、省内高校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
会议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也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是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动作为,是助力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
会议强调,民族地区在融入丝绸之路大局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同时又得天独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专家学者当好参谋助手,提供对策建议。只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才能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全人类,才能让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勇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文化产业专委会是为政府、企业与文化学者搭建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优势资源,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把文化变成文化产业创意的根基;要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让文化能真正服务于群众,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优势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青海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省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当前,青海正充分利用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以及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这次研讨会议的举办恰逢其时,既给地处“一带一路”战略通道的青海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契机,也给青海的学者提供了一次交流和提升的绝佳机会。
论坛为期一天,期间与会人员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信息化等主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