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敦陶克陶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日期:2016-12-22 浏览次数:94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由内蒙古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协办的“额尔敦陶克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16年12月15日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北京、兰州、呼和浩特以及内蒙古各盟市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金轮文化传媒网等媒体的150多人参加本次讨论会。讨论会共筛选35篇论文,其中有19位学者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斯钦朝克图及曹道巴特尔、布日古德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并分别提交题目为《额尔敦陶克陶语言学思想与蒙古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斯钦朝克图)、《现代蒙古语研究的开端:20世纪上半叶》(曹道巴特尔)、《<登坛必究>中<北虏译语>的版本比较研究》(布日古德)的论文。

讨论会开幕式由内蒙古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布和朝克图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萨楚日勒图、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党委副书记金仓致辞,缅怀额尔敦陶克陶先生对蒙古语研究和党的民族语文工作的巨大贡献,勉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和蒙古语文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额尔敦陶克陶先生热爱民族文化,无私奉献的精神。讨论会开幕式还进行了《额尔敦陶克陶》丛书第十二辑《额尔敦陶克陶研究资料集-2》的首发式。

讨论会上午会议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萨日娜研究员主持,由五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包括原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舍那木吉拉的《缅怀额尔敦陶克陶先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贺希格陶克陶的《额尔敦陶克陶与蒙古语文工作》、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确拉布杰的《怀念蒙古文化巨人额尔敦陶克陶》、内蒙古大学教授那顺乌日图的《额尔敦陶克陶<蒙文新鉴>再读体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策·朝鲁门的《额尔敦陶克陶对文学研究的贡献》等。

大会下午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叶尔达主持,由14位学者宣读论文。论文内容涉及额尔敦陶克陶贡献研究、额尔敦陶克陶《蒙文新鉴》研究、额尔敦陶克陶思想研究、蒙古语正字法研究、蒙古语名词术语研究、蒙古语使用情况研究、蒙古语教学研究等。

额尔敦陶克陶(1916-2001)是我国现代蒙古语言学的奠基者和党的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创者,为我国蒙古语研究、古籍整理、蒙古文献古籍搜集保存、新闻报刊出版业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里程碑式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942年出版我国第一部现代蒙古语语法著作《蒙文新鉴》,使我国蒙古语研究由传统的语文学阶段步入现代语言科学阶段。第二,1947年与清格尔泰组建并领导我国第一个蒙古语研究机构内蒙古军政学院蒙古语研究室,奠定了1953年成立蒙古语研究会的基础。第三,1949年任内蒙古日报社蒙编室副主任,创建蒙古文版《内蒙古周刊》,开创蒙古文党报采编事业。第四,在内蒙古日报社组建蒙古文图书出版室,打好新中国蒙古文出版业的基础,1952年创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并任社长、总编,开始出版蒙古文马列主义文献和蒙古文古籍文献。第五,1953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研究会(主任为副主席哈丰阿)副主任并主持工作,1954年成立蒙古语研究会下设机构名词术语委员会,开始了我国蒙古语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第六,1954年与清格尔泰、罗布桑等一起创建新中国第一个蒙古语研究专业学刊《蒙古语文》杂志并任总编,从此使我国蒙古语研究有自己的阵地。第七,1957年组建内蒙古历史语言研究所并被任命所长,组织编写第一部《蒙古族文学简史》。第八,提倡蒙古文古籍文献搜集,抢救保存大量文献,开创“尹湛纳希学”。额尔敦陶克陶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院长(1959)、内蒙古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办公室党委委员(1977)、全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兼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内蒙古分会主席(1979)、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理事长(1979)等要职。

讨论会闭幕式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布和朝鲁主持,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道巴特尔研究员作大会总结报告。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额尔敦陶克陶与蒙古语文工作”,旨在缅怀额尔敦陶克陶先生的历史贡献,继承额尔敦陶克陶先生无私奉献精神,讨论蒙古语研究和蒙古语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蒙古语文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党的民族语文工作服务。讨论会论文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第一,从语言学、文学、语文工作角度深入探讨和客观评价了额尔敦陶克陶先生对蒙古语言学研究和蒙古语文工作做出的贡献。第二,分析研究了额尔敦陶克陶先生《蒙文新鉴》中的语法学问题以及对后来研究的启发。第三,围绕蒙古语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多位学者就《蒙古语正字法词典》提出商榷意见。总之,本次讨论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关心的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热烈讨论,将对蒙古语研究、蒙古语文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讨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曹道巴特尔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