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应本所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创新工程团队的邀请,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日木图、包海山、布日古都;内蒙古达英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师查那日苏前来民族所开展学术交流,传经送宝。这是对2016年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创新工程团队访问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回访,内蒙古的蒙古文信息化研发团队及时向创新工程团队交流了蒙古文信息化的最新进展,此举必将有力推动民族文字文献研究室创新工程团队项目的顺利推进。
曹道巴特尔研究员主持了本次学术交流会。学术交流会上,首先由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吉日木图作了题为《关于蒙古文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目标》的报告。吉日木图总经理认为,2011年为蒙古文信息化的起步之年,当时没有一个可以实现和满足需求的蒙古文编码标准使得蒙古文信息化走了许多弯路。虽然蒙古文的国际标准编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9年被ISO10646接受,2000年收录到Unicode中,加上蒙古文与满文、锡伯文为世界上极少数几种左写、竖写的文字系统,与其他文字排版输入系统之间的兼容也成问题。当时由于蒙古文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实现,一直到2007年Windows Vista中第一次系统级实现,而真正能够进入应用的是2010年Windows7中提供Mongolian Baiti字体。在这之前蒙古文系统的编码都是企业各自独立开发,互不兼容,互相不能交换信息;具体如北大方正系统编码,内蒙古蒙科立编码,赛音编码等十几种编码共存的状态持续了近十几年。2012年蒙古文信息化项目立项,得到2013年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当时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系统级实现已经成功了,但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有鉴于此,内蒙古出版集团开始立项研究此课题。目标是尽快结束蒙古文编码没有标准或多编码共存,互不兼容的现状。信息化研究界和产业界开始全面认识到尽快结束多编码共存的现状,把蒙古文编码统一到一个标准,即国际标准才能够实现蒙古文文化产业链。为此必须从最低层级的即系统级开始,并在现有流行的计算机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上无障碍使用作为最迫切的现实目标。
吉日木图总经理为此提出了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的全媒体输入输出技术》研究为首要任务,及时开发必需的编辑器、转换器、输入法、办公软件、浏览器等工具。第二步再上升到研究国际标准码网页与网络群、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出版、资源内容管理、业务管理等诸多应用层面。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研发出了《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的全媒体输入输出技术》、《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竖写编辑器》、《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全媒体动态网站管理平台》、《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智能输入法(整词词典)》、《蒙古文非标准编码转换器》、《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全媒体开源浏览器》、《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跨平台办公软件》、《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数字出版业务子系统》、《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多语种电子商务子系统》、《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全媒体数字互动平台》、《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数字出版管理子系统》、《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智慧课堂管理系统》、《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视频制作非线性编辑器等电视台业务支撑系统》、《多语种机助翻译系统的蒙古文支持研发与对齐语料的建设》、《蒙古文察哈尔标准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内蒙古德力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在未来的时段内将实现的目标定位为,首先要完成系统与技术的大力推广与普及应用,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在教育文化行业中深入挖掘,提供各种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要完成大众化、通用化的《国际标准编码蒙古文语音识别系统与语音合成技术系统》的建设。要完成以机助翻译为主、机器翻译为辅的《汉蒙机器翻译系统开发与翻译服务平台》的建设。
内蒙古达英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工程师查那日苏作了《蒙古文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机助翻译发展现状与目标》为题的学术报告。查那日苏指出,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及“中俄蒙经济走廊”国际环境,针对贸易、文化交流、法律、合同、科技等解决方案需要大量的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机助翻译。为实现蒙古语文与多语言之间的翻译节省成本,缩短翻译周期、积累翻译资源,达英尔公司目前开发了多语种辅助翻译工程,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翻译项目,而且翻译过程具有记忆功能,术语提示、快速输入、术语管理、易学易用、格式一致、易于导出诸特点,有利于建构汉蒙翻译记忆资源、汉蒙术语资源等语言资源建设。查那日苏认为未来十年内蒙古语文与多语种之间的翻译将实现多样化,人机结合或成为主要趋势,鉴于目前人工翻译准确率高、但受制于高级翻译人才稀少,人工劳动力成本高昂,而且翻译周期漫长,制约了“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发展对翻译的大量需求。机器翻译虽然速度较快,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目前的翻译准确率较低。相较而言,机助翻译速度快,准确率高,而且翻译实现的成本较低,相应的人才培养费用也较低,必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蒙古语文多语种翻译的主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