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第四次民族发展论坛,邀请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布拉特·库麦科夫(Bulat Kumekov)教授作题为“中古时期关于中国的穆斯林语文民族志文献与前苏联及独联体国家的整理与研究”的主题报告。
库麦科夫教授于1957年毕业于苏联塔什干国立大学东方学系阿拉伯语专业,其后长期利用阿拉伯语文献资料研究中古时期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现任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国际钦察学研究院院长。
库麦科夫院士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他首先介绍了9-15世纪阿拉伯文献中关于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记载。这些民族分布于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黑海北岸的广大草原地区,包括基马克、乌古思、葛逻禄、回鹘等民族集团。库麦科夫院士指出,阿拉伯人在征服中亚以后,为了加强对中亚草原地区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的控制,开始大量了解、记录有关这些民族的信息,形成了很多民族志类型的文献。其中详细记载了这些民族的起源、历史发展、地理、风俗、交通、商贸、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经济交往等重要信息,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获悉中古时期这些游牧民族的详细情况,也可以搜寻到许多与中国有关的宝贵资料。库麦科夫院士还展示了一份古代阿拉伯语文献中保存的世界地图的副本,其中清晰标注了中古时期中亚地区游牧民族的分布。
库麦科夫院士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回顾和总结了前苏联及今中亚地区各国关于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特别是钦察学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其本人在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发现。
报告后来自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及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生与库麦科夫院士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库麦科夫院士在回答提问时又详细介绍了前苏联及今中亚各国学者对阿拉伯语、波斯语文献的整理与翻译工作及对中亚河中地区及其城市史的研究情况,并对乌古思可汗传说、钦察汗国的形成、喀喇汗王朝的历史地位及哈萨克游牧社会的历史变迁等重要课题提供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会后库麦科夫教授与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互赠书籍,并与所领导及专家就今后进一步的合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对于加强中哈两国的学术交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