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系列讲座通讯---“欧洲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方素梅 日期:2017-12-14 浏览次数:782

2017年12月1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民族学组成员、博士生导师苏发祥教授进行题为“欧洲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讲座由王剑峰研究员主持,来自本所藏学与西藏发展、民族历史、新疆历史与发展、民族语言应用等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

苏发祥教授长期从事藏族历史文化及当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并先后在美国和英国进行过1年以上的访学,近年来多次随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到欧美各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对国外藏学研究状况有着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此次讲座,苏发祥教授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内外藏学研究概况,国外藏学研究总体格局,英法等国藏学研究特点。

苏发祥教授认为,近年国际藏学研究的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欧美藏学沿袭传统,其中藏医药和苯教研究依然突出。与老一辈不同,年轻学者思想比较开放,中文材料运用适当。不过,这些年轻学者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计划在2018年度的财政预算中,砍掉西藏基金会和那旺曲培奖学金,这对于支持“藏独”活动的人员和机构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另一方面,欧美学者与中国藏学界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每年都邀请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访。苏发祥教授也谈到了国内藏学研究的一些缺憾,例如成果转换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中外译,不仅数量少,翻译的质量也很堪忧。外译中的许多著作,也同样存在水平不够高的问题。

苏发祥教授指出,国外藏学研究发源于匈牙利,兴盛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法国是欧洲藏学研究力量最强、传统保持最好的国家,成果丰富,然而国内法语水平高的藏学专家数量有限,对这些成果的翻译介绍十分缺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耿升研究员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苏发祥教授曾经在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1年,对英国的藏学研究进行过深入了解。他把英国藏学研究分为1904年以前、1904-1949年、1949-2000年、2000年以后几个阶段。1949年以前英国的藏学研究以英印政府官员为主,没有大学学者参与,这些政府官员进入西藏是为政府的侵略目的服务的,其中的一些人后来还成为鼓动“西藏独立”的狂热分子。他们撰写的部分著作,可以作为研究20世纪上班叶西藏社会的参考资料。20世纪50年代以后,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藏学学科逐步建立,特别是在苯教、西藏近代史及人类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出一批藏学研究人才。剑桥大学的藏学后来崛起,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聆听讲座的学者和学生纷纷发言,和苏发祥教授进行热烈的互动和交流。有的学者认为,苏发祥教授对于欧洲藏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阐述全面和系统,对于国内外藏学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各自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开展研究和交流。有的学者认为,苏发祥教授客观深入的介绍,对于开拓视野、启发研究思路,大有裨益。有的学者与苏发祥教授交流了关于夏尔巴人研究的资料和信息。总之,这堂讲座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讲座进行中

     关于欧美藏学研究概况,可参阅苏发祥教授公开发表的系列论文:《英国藏学研究概述》、《埃克瓦尔与美国早期的藏学研究》、《当代美国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分析》。

文章来源:方素梅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