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人:松田孝一(Koichi MATSUDA)
主持人:聂鸿音
翻 译:乌兰
时 间:2013-5-28下午14:00-15:2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一层第二会议室
报告题目:蒙古国现存碑文铭文调查15年(1996~2010)的成果报告
主要内容:从1996年开始,日本蒙古高原历史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与蒙古国学者一道,即着手对蒙古国现存的6世纪突厥时代到17世纪的碑文和岩壁铭文等加以调查。研究涉及遗迹表面景观的探查、文字资料内容的解释、历史资料价值的确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复原游牧民族的历史等,这项研究对辽金元史以及游牧民族历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次讲座是对蒙古国现存碑文铭文调查15年(1996~2010)的成果报告。
报告人简介:松田孝一,大阪大学博士,大阪国际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元史和蒙古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精通波斯文,熟悉汉文史料,对元代探马赤、安息王阿难答家族、蒙古帝国时代的伊斯兰教、东亚细亚经济史等都有专门的研究。
2,报告人:松川节(Takashi MATSUKAWA)
主持人:聂鸿音
翻 译:乌兰
时 间:2013-5-28下午15:30-17: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一层第二会议室
报告题目:少数民族言語石刻資料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主要内容:从1990年开始至今20余年间,报告人对中国境内和蒙古国遗存的蒙古和元朝时代的石刻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实地探查,其中有几次重要的调查和发现:1991年河南少林寺蒙汉合璧圣旨碑、1996-1998年间蒙古国存世碑铭的系列探查、2009年蒙古国哈拉和林蒙汉对译“敕赐兴元阁碑”、2012年浙江天台国清寺八思巴文“国清寺圣旨碑”等,这些碑铭或是此前未发现,或是未曾解读的。在研读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报告人有一些新的体会和见解。本报告谨以两个碑铭作为实例,探讨少数民族言語石刻資料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报告人简介:松川节,1984年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1985年~1986年,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留学。1995年,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博士课程修完,取得博士(文学)学位。曾任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讲师,大谷大学短期大学部讲师,现任大谷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为13~14世紀蒙古時代史和蒙古文化史。1992年以来,对中国和蒙古国存世的蒙古时代的石刻和文献史料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