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语言研究论坛暨汉藏语言学评奖委员会年会
作者:燕海雄 日期:2014-01-03 浏览次数:1124

时  间:2014年1月7日(周二)下午14:00-18: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三层会议室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中国民族语言学会

会议议程

1、中国民族语言研究论坛(第25-26 讲)

主持人:江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一(2014 年1 月7 日(周二)下午14:00-15:20)

沈家煊 研究员:“单双区分”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报告二(2014 年1 月7 日(周二)下午15:30-17:00)

袁毓林 教授:面向计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概观

2、汉藏语言学评奖委员会年会

主持人:黄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现任会长,研究员)

时  间:2014 年1 月7 日(周二)下午17:00-18:00

参加人:汉藏语言学评奖委员会委员、秘书组成员、主管所领导、邀请专家、会务组

 

报告人简介及报告摘要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现任会长,《中国语文》和《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

报告摘要: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区分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形态手段,它跟印欧语的不同是具有“综合性”,即同时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上区分“虚松”和“紧实”,它既反映共时的现状,又反映历时的进程。

袁毓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当代语言学》、《中文信息学报》、日本《中国语学》等十几家杂志编委。主要研究理论语言学和汉语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兼及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性研究。

报告摘要:介绍面向计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语言,什么是认知、认知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议题。涉及原型理论及其在汉语词类划分上的应用,隐喻表达的概念结构基础及其对于词汇和语句意义的影响,例析语言临摹和认知地图对于语言表达与理解的作用。

 

 

文章来源:燕海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