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藏文传记与藏史研究——以《工珠•云丹嘉措自传》为例
主讲人:李晨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主持人:秦永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评议人:
东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卢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周竞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时间:2015年6月2日上午10: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三会议室(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院内6号楼)
演讲提要:
长期以来,国内汉语学术界的藏史研究主要依靠汉文史料,旨在揭示藏区与内地不断深化的历史联系,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这种研究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者的关注点多在政治史、军事史或制度史,忽略了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面向;二是汉文史料对藏区的描述往往带有强烈的“他者”视角,如果研究者仅凭单一资料,容易忽视藏区历史塑造中内部动因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吐蕃史、艺术史、史学史、宗教史和地方史等领域都因为新材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牙含章和陈庆英等前辈学者在翻译和利用藏文传记文献上曾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因此这类文献对研究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个好的开端似乎没有被继承和发扬。究其原因,除了藏语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之外,传统研究视角的局限也可能阻碍藏文传记文献得到充分利用。
演讲者尝试探讨藏文传记文献、特别是高僧传在“史实补证”功能之外可能蕴含的新价值。演讲者认为,19世纪藏区东部(康区)高僧工珠云丹嘉措的这部自传文献,可以在思想文化史、政治史和社会史方面有所贡献。加深我们对工珠参与领导的“利美”宗教运动的认识,使我们透过作为藏人、康人和非格鲁派僧人的工珠的视角观察19世纪藏区的政治与社会,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既有的汉文献中心、政治史中心和卫藏中心研究偏向的局限性,加深我们对藏文明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主讲人简介:
李晨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政治史、思想文化史和汉藏关系史。相关研究成果有:《策墨林诺门罕事件考证》(《中国藏学》2001年第1期)、《“披楞”考——1840年以前中国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活动的反应》(《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2005年)、《工珠与伏藏》(《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少数民族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研究”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汉族群入主中原与官僚君主制的延续”联席研讨课题组
201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