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印度德里的金三角地区
作者:魏忠 日期:2018-05-28 浏览次数:570

今年4月,去印度北方的德里、阿格拉、斋普尔金三角地区游览了一番。很长见识。

          落地感慨    

一提起印度,就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流浪者》里的“拉兹之歌”,那动人的歌词,现在还有印象,只是那时不知愁滋味,还觉得挺好笑:“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唤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孤苦伶丁,露宿街巷,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四处空旷没有人烟。”这部足堪传世的片子,用一种近乎幽默的态度,向人们述说了人间的辛酸和不平,当时曾唤起多少人心灵的感伤。拉兹,我来了,你还好吗?

一出机场就领略了异国风情。团里一位女游客在机场如厕时,将手提包遗忘在厕所中,里面护照、钱、卡,一应俱全。出门后发觉,要返回机场大厅,警察已不让她再进入了,经简单交涉,警察理解后点头放行。女游客急匆匆返回卫生间,看到厕所管理员,将她使用过的那个厕间用锥筒挡住,不许别人再进入,只是认真地等她回来。她看见自己的包还原样挂在那,取回后,真是再三道谢。印度朋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好!

我们首先去了旅游城市阿格拉。这一路上经过的城镇乡村,好像有一种陈旧落败的感觉,基础设施和公路比我们国内要差很多,公共卫生也不怎么好。但我们看到,印度人可能是和动物相处得最好的一个民族了。在城镇街巷,我们看到民居屋顶墙头上,有很多猴子,满处跳跃,与人和睦相处。按印度教习俗,牛是神牛,有白牛、黄牛之类,它们并无主人,在街上优哉游哉,信步而行,无人招惹他们;印度人吃饭时,都要给来到家门口的牛先吃一些。当然,这里也有些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也养牛,用其拉车种地,并且吃牛肉。毛驴是白色的,也在大街上到处待着,沉默不语,随遇而安。还有一些无主狗,满街溜达,个头中等,脾气温和。松鼠也不怕人,敢直接到人手里吃东西。街道中间,有时可见很多广场鸽,密密一大片,似乎有专人投喂。小鸟也不怕人,在人前信步而行,并无惊慌之状。即便在闹市中心,情形也如上述。这可能和印度教有关,印度教是个多神教,认为万物皆有神。印度人一般多吃素,大约是信守教义吧,男的不抽烟不喝酒,这可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呀。

           阿格拉

我们参观了著名景点阿格拉堡(又称红砂堡)。阿格拉堡的建筑宏伟壮观,城堡外墙主要使用红砂岩砌成,给人一种非常结实,易守难攻的感觉。这里原来是15~16世纪,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17世纪,英国人来了后,把首都设在加尔各答,再后来1947年9月,印度独立后,将首都设在了新德里。

阿格拉堡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印度和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的特点。过去印度建筑主要使用红砂石,整个城堡从外表看是红色的。后来蒙古人引进了大理石作为建材,城堡内部的宫殿,很多使用白色的大理石。城堡最终建成,历经三代帝王,近七十年。

从城堡大门进来,拐弯处是一条有百余米长十余米宽的通道,通道两边是高台,如果敌兵不知就里,从城门攻入,那么在这里绝对会遭到伏兵的毁灭性打击。堡内有很多像迷宫一样的回廊、大殿,一环套一环。每个建筑单元都有自身特点,并和其他单元相连。我们信步而去。这里有国王和王妃休息的地方。一处宫室建有大理石的流水设施,像天然空调,使室内夏日十分凉爽。还有个珍珠清真寺,是供国王祷告的,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清真寺。有一处平整的高台,是国王与将军们开会的地方,站在高台边上,可以穿过阿格拉河,看到两公里外的泰姬陵。据说莫卧儿的五世国王和泰姬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人类啊,真是世间奇葩。走下来,有一个由48根大理石柱子支撑的大厅,四面通透无墙,这里是国王接见百姓的地方,一些百姓有问题解决不了,就直接和国王面谈,寻找解决办法。大厅外是一片很大的广场草地,门边有一棵高大的老树,是过去国王惩治罪犯的地方。城堡很大,但我们能参观的仅是其中三分之一,还有很大的一片宫室有争执,印度教说那是他们的神庙,伊斯兰教说那是他们的清真寺,双方甚至会因此发生严重冲突,那片地方就干脆由军队管辖。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建筑充满了智慧,整个是用石头建造,或是红砂石,或是大理石,没用一根钢筋或铁钉。我也想起了我们故宫的建造,大片建筑物,全是木头构建,没用一颗铁钉。两国都是智慧的人民。

从阿格拉堡出来,我们去了泰姬陵。泰姬陵1631年动工开建,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以其独特风格闻名于世,被称为“大理石之梦”。这座陵园建筑费用超过3100万卢比,使用2万人,干了22年才最终建成。陵园正门是一栋三层楼结构,点缀很多饰物,镌刻着古兰经铭文,字体从小到大,但在底下看字体是均匀的。门楼两边是先行修建的廊式工人住处。入内是一条整齐分开陵园的水道,有喷泉。再往前就是宏伟壮观的泰姬陵,葱头式的陵顶,高大洁白饰以花纹的大理石墙体和拱门,整个陵体平台的四角有四根高大的石柱。建筑的宏伟让人感叹。据说泰姬陵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陵的背面是静静流淌的亚姆纳河,这是一条恒河的支流。整个感觉是优美圣洁,如此下力的建筑,可见泰姬在沙贾汗王心中的地位。不幸王妃先走一步,留下人间无法抚平的伤痛,我用所有财富,建高楼怀念挚爱,这也是汗王一往情深,抗衡苍天的力之所及啦。还说什么呢,只能在心底为汗王的真情感伤,唉,生离死别啊,世上有苍天,苍天伤尽人。我们徜徉园中,细细品味着人间真情,当然他这个奢侈了点,百姓又何尝没有寄托的渠道,梁山泊与祝英台幻化为蝶的故事,也是赚得眼泪鼻涕一大把。据说拍好泰姬陵日出日落的照片,可以获世界摄影大赛重奖,那得是摄影师来啊。我们还是欣赏到了泰姬陵的日落。

出了大门,好家伙,当地的小贩和小孩子们手举一些明信片、小工艺品、脏了吧唧、瞪着大眼睛拥了上来。用中国话“100元、100元”的喊着,有的还拉着车窗,看着他们那个真诚推销的样子,让人心生恻隐。是啊,这些小哥们儿,一无权力,二无资本,也想捞点小钱,旅游胜地,靠山吃山,就来这个吧。他们接二连三冲上来,焦急的眼神让人难忘,还能说两句中国话。嗨,别说了,掏钱吧。当年都是第三世界的朋友,如今又在金砖五国相遇。他们那小脏手,熟练地把三四个冰箱贴、小金属碗翻来倒去,说加两个、加三个、加五个,等游客一交钱,以为赚到了,哈哈!一看拿到手中的冰箱贴、小碗,又神奇地变回了三个,灰色幽默,真好玩。小手真快。我买了一个孔雀鞋拔子、两本明信片、两本书,也算给孩子们一个交代,中国人来啦。车离开到路边等红绿灯时,外边路上一个大点的小姑娘,带着两个更小的小孩在翻跟头、跳些简单舞步,然后示意我们从车前窗口投钱,当然为了安全和别的原因,没人投钱。车要开走,向右转弯时,小姑娘带着那俩小孩,又抄近道快速跑到转弯路边等候,这是最后的机会啦,还是没人投钱,三个小孩子做出失望的表情和动作。大约每次车来都这样,只收获空洞的一时兴奋,可能根本拿不到钱。我心有戚戚焉,何时能扫尽天下贫穷。

            斋普尔

向斋普尔出发时。我们参观了那里的一座印度教神庙。神庙是印度著名企业家塔塔集团创始人出资修建的。神庙用大理石建成,高大宏伟,外墙洁净漂亮,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里面的大厅也是宽敞通透。

神庙里供奉着印度教三个主要的神:湿婆是破坏神,也被奉为毁灭之神;还一个好像是财富之神;第三个是保护神毗湿奴,有点像猴子。印度教是个多神教,很多生物都被视为神,甚至认为三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是神,和你一起走着的人,说不定就是神。这种教的好处是它使人敬畏万事万物,用虔诚的态度对待一切东西,可能这就是印度人能善待动物的宗教原因。当然它也有问题,即种姓制度,把人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是婆罗门(僧侣、祭司);第二是刹帝利(武士);第三是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第四是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另外还有贱民,这是最底层。这四大等级演化成四大种姓,又从四大种姓分化出许多亚姓,但稍有经验者,就能从他的姓氏分辨出他前人所属的等级。种姓制度是十分愚昧落后的。印度国家法律并不承认这个,并且在做一些消除工作,为低种姓的人上学就业创造条件。在城市里,这种观念也逐渐淡化,不被年轻人推崇。但这种观念还是有它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有时很严重。譬如,在农村通婚,只能是同一等级的人之间进行。

我们的导游是印度小伙子,住在德里,中国名字叫马勇,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的中文。他告诉我们,他属于第三等级,他老婆属于第一等级,由于他家境一般,所以老婆过来没有什么嫁妆。他说,他在城市可以和老婆通婚,如在农村,这会惹起愤怒,他会被人毙掉。马勇说,这种宗教其实是欧洲伊利安人、伊朗人带过来的,他们侵入印度后,担心自己沦为社会底层,就搞了这么个东西。马勇还告诉我们,政府为改变这种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属贱民阶层,考个60分就可以上大学,而属于第三等级的,就一定要考90分才能上大学。要消除这种种姓观念,还要下大力气,它给人类的天性造成持久的伤害。马勇还顺便说了一下农村彩礼问题,女方嫁妆要出很多,造成沉重负担,一些家长承受不了,偷偷堕胎、溺婴,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说男女比例达100:85。很多男人为找不到对象发愁。咱们也有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啊。

参观神庙时,我也在想,吴承恩是明代江苏东海边的一介书生,何以对西土情况如此了解,当年写作《西游记》时,他一定看了不少参考书,看看书里神通广大的猴子,不很像印度教里的保护神吗,牛魔王,狮驼国,大象,火焰山等等,这真是又有想象力,又非凭空而来啊。印度文化通过佛教影响中国,该是有历史渊源了。

我们去了著名的风宫,宫殿临街有152个窗户,是供国王妃子们浏览街景用的。这里是斋普尔最为繁华热闹的街市,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我们从这里去了距斋普尔市区11公里的安博堡,由于建筑城堡的石料呈黄色,这里也叫琥珀堡。这个城堡曾是当地邦国葛慈哇哈人使用了600年的首府。城堡外边的高山上,沿着山顶,有一段蜿蜒巍峨的长城,导游称这是印度的长城。军队驻在这里,保护城堡。宁静的毛达湖就在山脚下。我们在镇子里换了当地的吉普车,开上城堡大门,司机们车技都十分了得,在镇子和山路上任性穿行。城堡十分漂亮,建在山上,当时能建这样的堡垒,水平是很高的。堡内有国王休憩、工作的地方,当然还有王妃们生活的地方,宫殿花园广场水池,一应俱全。城边还有大象进出的象道。不过从军事角度考虑,如果城堡遭到围困,取水是大问题。导游说,正是如此,后来首府从这里迁到了斋普尔平原上。

我们参观了斋普尔城内的姜塔曼塔天文台,天文台是1728年由当时的斋辛格二世国王建造的。这位国王是个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他同时是一位科学家,人很聪明,掌握梵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且能解释、运用各种书籍里的天文学知识。他监督制造了很多精准的天文仪器,其中对太阳的计时精确到分。还有很多仪器可以划分不同星座,以及观察它们在各种季节的运行变化。科学家当国王,他好像是独一位。那些用途各异、巨大精密的石制天文仪器,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导游告诉我们,印度人发明了数字“0”的概念,对现代数学贡献至伟,另外三角学也是印度人创造的。印度的古代文明让人敬佩。

我们去了城市宫殿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组宫殿建筑群,位于斋普尔市中心。大厅里陈列着很多令人惊奇的东西,两个盛水的大瓶,一人多高,据说是世界之最,国王出访只喝自带的水。宫殿里有历代国王的画像,其中一位,体重达250斤。会议室里的王座,十分高大。印度独立后,这里成为博物馆,对市民开放。原王室家族后裔,还住在这里一墙之隔的钱德拉宫。我们去时,王室家族可能有活动,正在宫内广场布置宴会的桌子和座位,他们也允许大家进去看看。

            新德里

新德里是印度政府所在地,在老城南边所建。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巴哈伊寺庙(莲花庙)。寺庙坐落在一个公园里,巨大的大理石建筑物像一朵白色的莲花,莲花是印度的国花。莲花教是近年在印度新兴起的一个宗教,它的教义与印度教不同,反对把人划分等级,主张人和人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这个宗教很受年轻人认同,发展势头很快。寺庙里有很多来瞻仰的人群。

接着我们乘车参观了印度政府办公区,这里整齐漂亮,和大街上的环境截然两样。再去了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火化纪念地。现在回想起来,甘地争取印度独立,采取那种不流血的和平抗争手段,其实是很有可取之处的。这可以减少大量的平民牺牲。我们在那做了哀悼。

离开这,我们去了拉惹大道东面的印度门,这个门很像法国的凯旋门。高42米。门上镌刻了85000名为国捐躯者的姓名,这既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者的姓名,也有在后来几次战争中阵亡者的姓名。尊重为国捐躯的烈士,应该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共识。这里是一片很大的公园,繁花茂盛,绿树成荫,池水荷叶,飞禽落地。人们在这里游览拍照,孩子们在这里追逐玩耍,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和平,应该是人们共同的追求。

 

          2016年6月4日

文章来源:魏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