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中学,位于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982年建校。作为一所寄宿制民族中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离开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家庭土壤,接受现代化的教育,那么,鄂伦春中学是如何将现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如何承担让传统文化代代传递的作用?为此,课题组走访了鄂伦春中学副校长关志英。
关志英,鄂伦春族,至今,她已在鄂伦春中学工作25年。据关志英介绍,2016年,鄂伦春中学有学生1147人,主要有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其中,鄂伦春族学生86人;有教职工186人。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图书室现有图书44000册,学校有“鄂伦春中学”网站。现有教学楼两栋,实验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各一栋。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2700平方米的室外GPU篮球场,一套通用技术实验室;两套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两个微机室,共有160台电脑。艺术中心设有舞蹈室、声乐教室、画室。体育中心设有体育训练室,新建176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即将投入使用。
何为教育?何为教学?关志英认为,没有教育,再好的教学也不过是精致的技艺,绝对不能孕育出一个灵魂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至关重要。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鄂伦春中学,不仅重视教学质量,更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鄂伦春中学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组织一些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如开设鄂伦春语和鄂伦春民歌课程,聘请鄂伦春族歌唱家授课;开设桦树皮工艺品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定期举办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比赛,鄂伦春族传统知识竞赛,鄂伦春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平台。二是,加强鄂伦春族传统礼仪教育,培养敬畏自然、善良慈悲、诚实勇敢、爱国至上的民族性格。三是,增加校园的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如建设具有鄂伦春族特色的美术馆,展示鄂伦春族风情图片与美术作品。四是,在校服设置上增加一些民族符号的元素,如增加传统图案等设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是,在饮食上,学校食堂尽量照顾寒带地区学生的饮食需要和身体需要。六是,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加强民族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共同抗击沙俄入侵,捍卫祖国疆土,其忠诚国家、爱国至上的传统,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七是,宣传鄂伦春土著知识,弘扬森林文化和森林民族精神。正如课题组学者周勇先生所言,作为森林民族,鄂伦春人在生态环境和森林保护方面的作用无法替代。鄂伦春猎民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护林防火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保护森林和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为此,那种认为“狩猎活动是破坏自然环境和滥杀动物的野蛮原始的落后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扭转。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传承,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体现,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标识。
谈到学校的管理,关志英副校长说,管理学校是良心活、责任活,必须用心,精心,严谨。目前,鄂伦春中学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诸如,基础设施老化,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等。今后,我们的目标之一是,要努力提高办学条件;目标之二是,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我们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学籍卡、档案库,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恰当发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人生。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都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都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2015年高考,我校362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86名。2016年,有36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考试成绩总体还不错,但和周边的旗县中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今后,我们还要狠抓教学质量,希望给更多的孩子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访谈结束后,课题组在关志英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的美术馆、教室、食堂、操场等。虽然正值暑假,大部分学生已回家,但在校园的操场上,仍然有学生在运动。孩子们见到我们非常友好,并报以羞涩地微笑。
关志英副校长与学生合影
课题组参观鄂伦春中学美术馆
采访鄂伦春中学副校长关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