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民族所子课题组赴山东王井调研简报
作者:张姗 日期:2017-06-21 浏览次数:960

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之山东王井子课题组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王井村开展村民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山东虽然属于经济较发达区域,但是贫困人口基数大,是东部沿海省份中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60岁以上老龄贫困人口数量比例较高,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0.3%,贫困人口插花式分布特点明显,75%的行政村有贫困人口,2016年年度脱贫任务是120万人。

王井村位于德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夏津县南城镇,属于当地人口较多的村落,2016年全村有1565人、504户。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4亩,种植作物多为传统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村民收入相对较低,是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山东省开展“第一书记驻村”方式的精准扶贫工作之后,2015年王井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王阳春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开始开展脱贫工作,逐渐建立了瓜蒌种植合作社、老榆木家具加工厂、有机蔬菜种植大棚,通过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以及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全村的脱贫工作。截止2016年12月底,全村剩余的69户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

正在处于开花期的瓜蒌。瓜蒌种植合作社是省派第一书记帮扶项目之一,此项目从安徽引进。瓜蒌是一种中草药,除了籽可以做成休闲食品,根、皮、叶全部可以入药,经济价值高于当地普遍种植的小米、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2016年底,运用扶贫资金建设的蔬菜种植大棚。目前大棚建有7个,由山东寿光的蔬菜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负责销售,主要种植有水果、黄瓜、圣女果,主打绿色、有机、生态,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地。

 

 

调研期间,正值麦收时节,课题组成员在田间地头开展调研。村里不少外出打工村民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高龄老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土地出租给村里的种植大户耕种,每年每亩地可收取800—1000元的租金。

 

 

入户调查与访谈。本村最后一批贫困户多为因疾病、残疾、高龄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村集体持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或者企业,通过股金收益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分红,帮助其脱贫。

由扶贫资金参与入股的家具厂,带动了当地村民特别是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就业。对于家有老人、小孩、病人、 残疾人的村民而言,在家门口完成就业,不仅提高了其经济收入,而且方便其照顾家庭。

 

 

文章来源:张姗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