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在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的心得体会--孙嫱
作者:孙嫱 日期:2016-07-07 浏览次数:98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就个人而言,在这篇贯穿了历史、现实的重要讲话,统贯全文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八个字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下面,我就从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作为年轻人,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这说明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铭记历史的重要性。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在和平安易的环境里享受阳光雨露,那些革命先辈浴血抗战、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设艰苦风斗、无私奉献的历史离我们似乎有些遥远,离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更加遥远,但遥远不代表遗忘和模糊,而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每一个党员的必修课,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薄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而对于年轻人铭记历史更是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努力前进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让我去不断思考我是谁,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指明了现实的方向和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只是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各个学科都应坚持的指导思想,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进行研究,作为中国社科院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的一员,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研究,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成为科研工作中的良师。

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让我想起去年去敦煌挂职锻炼前,王院长的叮嘱,向基层百姓学习,甘当小学生。一年中始终牢记,认真践行,慢慢地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不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社会,而这种了解恰恰来自于广大群众的智慧,好的研究必是根植于田野,而非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用理想化的政策建议给社会添乱。为人民做学问并非一句肉麻的口号,而是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解决问题的灵感来源。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还提到了“中国方案”,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几年前,很多学者广泛讨论“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甚至超越了西方。从实践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中,但也有一条主线一直坚持了下来:人民立场,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习总书记这里提出的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不是对现有西方制度的简单复制,而是完善和超越,是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但又绝不是像西方某些国家一样,对自身文化怀有盲目的优越,以普世自居,强加于人,而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有中国的鲜明特色,也有一定的普遍规律的“中国方案”。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如何在这一“中国方案”的宏伟蓝图上积石铺路、添砖加瓦,不断探索。就像学界的前辈们不断在探寻的人类学民族学的中国模式一样,这一目标正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摸索中逐渐清晰。这也是作为后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追寻的目标。

文章来源:孙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