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篇《讲话》共计1万五千余字,全面论述了当前形势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思路, 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讲话》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深切关怀,殷殷期待,是指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讲话》共分4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讲话》从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经济改革、文化发展、党的领导建设等五个方面,论述当前新形势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第三部分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等六个要求。
第四部分从科研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生态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同时也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勉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二)
学习这篇《讲话》,让我收获了很多。《讲话》的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视野开阔,高瞻远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广视角来阐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体现了融汇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明的气魄、眼光和胸怀。
第二,直面问题,鞭辟入里,深刻、准确地指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了一次精准的把脉。
《讲话》第一部分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学科体系、学术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够完善,学风问题比较突出。
《讲话》第三部分指出,当前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很多,但是目前学术水平和学术话语能力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讲话》对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得失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分析,特别是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冷静的认识,其中的忧患之情也是一目了然的。
第三,对症下药,科学应对。《讲话》针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与问题,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如果说看到问题是精准把脉,那么指导要求就是对症下药,而《讲话》第三部分就是一张有特色的科学药方,针对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即前面介绍的民族性、原创性等六个方面的要求。
第四,引经据典,言简意赅。《讲话》以身示范,在行文中处处引用中华传统经典名句,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展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总之,《讲话》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作了客观的总结,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了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反思和点评,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作了高瞻远瞩的部署与指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开展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