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所青年马列读书班2018年活动报告(一)
作者:陈玉瑶 日期:2018-03-29 浏览次数:1237

2018年3月21日上午,民族所青年马列读书班在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学习活动,张三南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国家观”的学术报告并与我所青年同志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方勇书记出席旁听了此次报告及讨论。

张三南教授现就职于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与民族主义、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其专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年)及多篇论文均受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界的好评。

在此次报告中,张三南教授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主题广泛、著述浩瀚的主要特点,以分享心得的形式提醒青年同志应以耐心和恒心进行研究,要注意尽可能完备的文献研读是基础,专题性研究是较为有效的路径,落脚在现实问题是目的和方向。

接下来,张教授强调了本次报告的主旨,他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赞成和疑虑(甚至反对)者皆有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面对长期且普遍存在的争议,我们不妨去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是怎么论述的,他们的观点到底如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学习者和研究者,这样的回归性研究应具有正本清源的学术和意识形态意义。

张教授分析道,不少人习惯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认知,这本身是正常正确的理解,我国宪法也早有这样的表述。问题在于有的人据此认为“民族国家”直接指向的是“单一民族国家”,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现实与认知不符,近而对“民族国家”概念疑虑(甚至反对)。实际上,“民族国家”不仅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主权政治单元,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重要概念。最近,“中华民族”一词写入宪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理论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张教授具体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国家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国家形态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进步的’民族国家”、“应被‘超越’的民族国家”、“应被‘支持’的民族国家”四个方面。而且即便在经典作家的笔下,民族国家也不是指“单一民族国家”,他举例说,恩格斯曾指出过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多民族”(multi-nationality)性:“这个小小的所谓塞尔维亚民族国家有70万德意志人、瓦拉几亚人和马扎尔人等等,与此相应的是90万塞尔维亚人。”(恩格斯:《俄国人入侵。——塞尔维亚人。——奥地利人的前途。——战地新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页。)在马克思恩格斯尤为关注的波兰和爱尔兰问题上更是如此,他们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在成为国际的民族以前先成为国家的民族”。可见,在经典作家笔下,将“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共同纳入“民族国家”并不矛盾。

张教授还指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具体民族意义上的民族工作,这是应该坚持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词语入宪,这对于加强国家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建设和国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意涵,值得深入体会。他同时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辅相成,更是共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读书班30多名青年同志参加了本次学习,苏航、刘玲、黄凌翅等同志还就经典作家使用的“国家”“民族”术语的原文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国家观与我们今天“中华民族建构”之关系等问题向报告人进行了提问。

活动结束之际,读书班组织者向在场的青年同志通告2018年的学习任务,并呼吁大家集思广益,为接下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活动方案和建议。

文章来源:陈玉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