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土司制度渊源发展研究的十个问题

内容摘要: 在土司制度"渊源"、"发展"及"衰落"历程基础上,首次集中讨论了中国土司制度的十个问题。本文认为,土司制度目的是稳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设置四种类型的土司也是围绕这一目的。土司制度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和农奴制,核心与实质是土民与土司的依附性,根本是土兵。土司制度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清代"改土归流"实际上是变土司地区的奴隶主和农奴主专政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过程。与西南土司制度相"异"的是明王朝版籍内的东北边外土司,它是经过朝廷遣官"招谕"、少数民族首领入京进贡输诚后才授予土司官职的。研究土司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存史"和"资政",总结历朝历代施行土司制度的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制定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土司制度;渊源发展;研究;十个问题;


作者:龚荫 (著)(西南民族大学)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2013年 第01期


中图分类号:D691.4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