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生成轨迹
——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五

内容摘要: 本文接着前文,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螺旋轨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转换生成轨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遭遇阶级斗争扩大化劫难之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窠臼,恢复了被"文革"破坏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民族法治思维导向;继而沿着螺旋轨迹与时俱进,克服了将民族问题定义在"民族之间矛盾"的偏见,通过"两个包括"和"五个共同特性"拓宽了视野,在国务视角上形成了民族发展理念;终于在2005年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历史成果之大成,推出了从民族原理、民族问题的国务事理到民族工作主题和具体方针政策一气贯通的"中央十二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业已转换生成。 


关键词:民族法治思维; 民族发展理念; 民族理论体系; 螺旋轨迹; 转换生成;


作者:龚永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2014年 第5期


中图分类号:D633.0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