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关键词: 民族; 中国本土; 民族国家; 现代民族国家;
作者:吴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于春洋(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2014年 第4期
中图分类号:D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