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隐性道德教育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 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隐性教育因其自身特点,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民族地区高校通过开发、整合和优化民族隐性德育资源,构建融环境、课程、师资、活动、新媒体于一体的隐性道德教育模式,以生动的德育实践实现建筑寓伦理、教材显文化、场馆载活动、师资启自觉、传承进网络、实践有社团,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道德教育;隐性教育;


作者:崔磊 (著)(铜陵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姚伟钧 (著)(华中师范大学)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中图分类号:G75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