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边界意识是西方同一性哲学和在场形而上学的典型特征,它导致民族或族群问题上的封闭与僵化、隔阂与冲突。事实上并没有完全纯粹的民族或族群及其文化。德里达关于意义在文本写作与阅读中延异和播撒的思想启示我们:文化接触与文化变迁是常态,面对强势的异质文化,少数族群也会带着自己理解的"前结构"(vorstruktur)(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解读。因此,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所产生的结果必定是意义混杂的"第三空间"。
关键词:族群本质主义;身份认同;意义延异;文化混杂;
作者:陶渝苏(著)(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 第4期
中图分类号:C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