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与史学论争的互动关系

内容摘要: 重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献资料和史学研究成果可以发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既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政治需要,也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强调中国特性的双重追求。更重要的是,从学术的内在脉络来看,社会性质调查本身呼应了史学界关于“古史分期”讨论的需要,其调查材料和结论在后续的论争中被广泛引用,为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和资料来源。其背后的原因是,以泰勒和摩尔根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法”这一古典人类学研究范式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关于少数民族社会性质调查的既有研究成果触及不多的重要理论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古史分期;古典人类学;文化遗存法;学科关系;


作者:伍婷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5期


中图分类号:C954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