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太庙演变考
——以室次为中心

内容摘要: 元朝太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室次建制的演变过程中,其间伴随着蒙汉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及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自元世祖始置,太庙室次的排序规则大体经历了自西向东、太祖居中右上左下、太祖居中左昭右穆的演变过程,到泰定帝朝定型。世祖朝太庙室次变化最复杂,先是奉入术赤、察合台,继而追入也速该,后来又将他们与窝阔台、贵由、蒙哥一起迁出,个中原因多出于宣示正统的政治考量。元朝依据蒙古本俗方位尊卑观,在不行榜袷礼的情况下将室次改为太祖居中,无意中推动了礼制的发展。从此,历代自西向东排序的庙室归于消亡,而经过泰定帝重整昭穆之后的室次,对明清太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以是观之,元朝太庙实为中国古代礼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元朝;礼制;太庙;室次;


作者:马晓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来源: 《历史研究》 2013年 第5期


中图分类号:K247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