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的汉人蒙古化与蒙古人汉化

内容摘要: 清代前期的满蒙一体化政策,确立了蒙古人对草原土地的优先占有和使用权,保障了蒙古族在与汉族交往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到草原经商和佃耕的汉族人,不得不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交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自觉地与蒙古社会保持高度一致,表现为汉人的蒙古化。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草原垦殖由非法变为合法,数百万的汉族人得以在塞北安家落户,漠南蒙古由纯牧区变成了农牧交错及纯农区,蒙古人又只好学习汉族农耕文化,表现为蒙古人的汉化。经过两大民族长时间、多层面的融合与创造,蒙古高原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蒙、汉民族的共同家园。


关键词:蒙古人;汉人;蒙古化;汉化;经济视角;


作者:樊如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来源: 《民俗研究》 2013年 第5期


中图分类号:K281.2;k281.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