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至十一世纪漠北游牧政权的出现
——--叶尼塞碑铭记录的九姓达靼王国

内容摘要: 九姓达靼是十至十一世纪占据蒙古高原中心地域的游牧部落联盟,其名称出现于叶尼塞碑铭中的哈尔毕斯·巴里碑铭。其中,九姓达靼之后的文字,可读作lkaB,相关文句可复原为toquztatarelikabardim(我去了九姓达靼王国)。通过对哈尔毕斯·巴里碑铭、Elegest1(E10)碑铭、Begre(E11)碑铭氏族印记的对比分析,结合Begre碑铭中出使中国的记录,哈尔毕斯·巴里碑铭纪年应是十世纪。而回鹘文献中部落名称之后的“el”(国)的用法,以及汉籍达靼人的称号,表明当时的九姓达靼是一王国。汉籍记录十世纪时期以国王、天王娘子、宰相名义朝贡宋朝的达靼国,并非“河西达靼”,而是九姓达靼。十世纪时期的九姓达靼,堪称“九姓达靼王国”。漠北草原游牧政权的传统,在黠戛斯退出漠北之后并未间断。成吉思汗创建的大蒙古国,应是继承了九姓达靼王国的政权传统。


关键词:toquz;tatar;eli(九姓达靼王国);叶尼塞碑铭;国王;天王娘子;宰相;


作者:白玉冬(著)(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史研究所)

来源: 《民族研究》 2013年 第01期


中图分类号:K289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