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生业经济的考古学观察

内容摘要: 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聚落遗址及墓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直接反映生业经济形态的动植物遗骸和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大量出土,清楚地表明川西高原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就已形成了旱作农业、狩猎-畜牧、半农半牧三种成熟的生业经济类型。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源于北方地区南下的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地区的河谷低地及坡地;狩猎-畜牧经济是"徼外夷"的主要生业方式,分布于川西高原阿坝至甘孜州的亚寒带、高寒带的山地;农牧混合经济是"筰都夷"的生业方式,主要分布于大渡河中游的汉源至青衣江一带。


关键词:藏彝走廊; 川西高原; 生业经济; 考古学观察;


作者:李映福(著)(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1期


中图分类号:K87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