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视野下的明清西南改土归流

内容摘要: 对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某些观点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笔者认为:土司制度是封建领主社会结构下的产物;民族内部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土司制度瓦解的动因;土司制度走向它的反面导致自身的加速崩溃。用社会学视野进行观察,明清之际的改土归流无疑属于一场区域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土司制度作为一种区域性特殊管理制度,其产生、兴旺、衰败到走向瓦解的过程,所反映的正是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管理模式上,从粗犷到系统,从法制不健全,到封建法制开始趋于完善的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差距悬殊的的这样一个国家,历史上的统治者要找到一条发展之路,显然并非易事,而且必然会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这也正是我们在评价改土归流时,不能不注意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社会学视野;评价;


作者:范同寿(著)(贵州省地方志办)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 第3期


中图分类号:K248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