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以来山西水利社会中的宗族
——以晋水流域北大寺武氏宗族为中心

内容摘要: 北大寺武氏宗族进入晋水流域的时间大约在明初,其依据是族谱记载和族人口耳相传的"大槐树移民"传说。以嘉庆十六年武氏宗祠的修建为标志,武氏族人基本完成了宗族实体建构。从武氏族人历代发展来看,是一个耕读为主的宗族。作为晋祠泉四河之一的陆堡河之水利开发,则早在唐宋时代即已兴盛。明清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中期的土改时期,陆堡河水利资源长期为武氏一族所控制。新中国成立后,陆堡河水利权收归政府委派的专门机构管理,武氏宗族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日益衰败。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复兴。复兴后的武氏宗族,不再拥有对水的控制权。在宗族火热复兴的浪潮中,晋水却悄然断流。断流的不仅仅是晋水,也是宗族与水利结合关系的终结。


关键词:明代;晋水流域;武氏;宗族个案研究;


作者:张俊峰(著)(山西大学), 武丽伟(著)(山西大学)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2015年 第2期


中图分类号:C913.11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